第一版:要闻总第469期 >2025-01-16编印

传统艺术何以圈粉年轻人
刊发日期:2025-01-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秦腔、社火、剪纸等古老文化一度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如今关注并主动学习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

在时代的浪潮中,秦腔、社火、剪纸等传统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情感。一度,这些古老艺术似乎只是老年人的专属,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隐忧。然而,令人欣喜的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被传统艺术深深吸引,成为传承与发展的新生力量。是什么让传统艺术在年轻人中掀起热潮?又是怎样的魅力,让年轻一代心甘情愿地成为传统艺术的忠实粉丝?

秦腔:古老戏曲的青春旋律

上周,安万秦腔剧团结束为期八天的西安演出后,又在平凉、兰州等地进行了为期多日的演出。所到之处,演出现场均有万人跟着大合唱,热烈的氛围如同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服,唱念做打,演绎着历史的风云变幻;舞台下,观众们沉浸其中,喝彩声、叫好声、跟唱声此起彼伏。令人惊喜的是,人群中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眼中闪烁着光芒,场场不落地跟唱。

面对记者的询问,13岁的戏迷王鹏,说起秦腔来眼中满是热忱:“上一次他们在西安演出的时候,我看了直播,那精彩的表演看得我热泪盈眶。秦腔是我们的瑰宝,应该好好发扬,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它的魅力,一起把秦腔传承下去。”同样13岁的杨宗源也满怀期待:“希望安万老师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小朋友们都喜爱秦腔,让这古老的戏曲一直传唱下去。”还有一位被奶奶带着看秦腔的4岁小女孩,奶声奶气地说:“我喜欢秦腔,以后也想唱秦腔。”这些年轻的声音,如同春天里破土而出的新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让我们看到秦腔在年轻一代中的蓬勃生命力。

说起小戏迷的跟唱,安万老师感慨万分:“今天唱的《兴汉图》,我演的吴汉,这可是今年特别火的剧。原先啊,很少有年轻人来看秦腔,可现在不一样喽,年轻人不仅看得多,还会唱,而且唱得特别好。你看,那边又看到那个熟悉的年轻人了,他一连几天都在。这让我特别感动,也让我看到了秦腔传承的希望。所以,我明年打算在家乡会宁县办一个戏曲学校,专门让那些喜欢学戏、能在秦腔中看到希望的年轻人,还有小孩子,都能有机会接受专业老师的培训,学习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门古老艺术,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社火:民俗狂欢的青春活力

去年甘肃的社火着实火遍了全网,先是扮演“醉关公”的小林子,手舞9斤重的青龙偃月刀,踩着2米高的高跷,一路走进了人们的眼里;再有永靖的“杂篮子九妹新春表演队”,“老中青”三代跳着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舞步跳进了人们心里……他们不仅让甘肃社火爆火了一把,更是让传承后继有人。

过去,社火表演多是中老年人参与,年轻人对此兴趣寥寥。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主动参与到社火的筹备与表演中。他们为社火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元素。比如,有的年轻人运用现代灯光技术,让社火表演在夜晚更加绚丽夺目;有的年轻人结合流行音乐,创作出独特的社火表演配乐,使得古老的社火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面对记者流量密码的询问,永靖“杂篮子九妹新春表演队”60岁的刘元寿深有体会:“我们最初也是和往年一样排练传统的‘杂篮子’,后来发现也可以加入时下一些流行元素,让表演内容更加丰富。我们总共15人,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最年轻的队员19岁。爆火后,我和团队达成了共识,老传统的文化不能丢,这是我们‘杂篮子’的根。当然一成不变也容易跟不上时代,还得加入新的内容和元素。现在,表演风格欢快风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大家看到的魔性‘九妹’表演热烈欢快,且极具现代感和创新性。”永靖县秧歌文化爱好者芝生郁表示,这种新颖的表演方式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接地气,使大家耳目一新。

如今的社火表演,在表达新春祝福祈愿的同时,集文艺表演和体育运动为一体,是农村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在表现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更新,加入与时俱进的新元素,兼具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历久弥新。

 剪纸:指尖艺术的青春传承

剪纸,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艺人的指尖就能变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曾经,剪纸艺术多流传于民间艺人之手,随着时代的发展,面临着传承困境。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这门指尖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大学校园里,青春的活力与古老的艺术激情碰撞。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剪纸艺术社团,这些社团就像一个个充满魔力的艺术殿堂,吸引着众多怀揣好奇心与创造力的学生。社团中,老师耐心地传授着剪纸的技巧,从最基础的折叠纸张,到用剪刀剪出简单的线条,再到逐渐勾勒出复杂的图案,学生们在一步步的学习中,走进剪纸艺术的奇妙世界。

“我来中国已经4个月了,这里最吸引我的就是历史和文化。”来自兰州大学的留学生明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她参加了学校的剪纸社团。周末,她和同学们就跟着兰州非遗剪纸传承人叶长友学习剪纸。她说:“第一次看到剪纸作品,就被那细腻的线条和精美的图案震撼了。心想,这小小的纸张怎么能在剪刀下变成如此美妙的艺术品?于是毫不犹豫地拜了师。”当真正拿起剪刀创作时,她才深刻体会到其中的不易。每一刀的力度、角度都至关重要,稍有差池,之前的努力便可能付诸东流。但也正是这种充满挑战的过程,让她深深着迷,欲罢不能。同学们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共同在剪纸艺术的海洋中遨游。他们从简单的花鸟鱼虫图案开始练习,逐渐挑战人物、故事场景等复杂题材,每一次成功的创作都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自身成长的喜悦。

在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霞的工作室里,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绽放出令人惊艳的光芒。她手中的纸张仿佛拥有了灵魂,在剪刀的开合间,化作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而郑霞并不满足于此,她大胆创新,将剪纸艺术巧妙地融入汉服之中。当精美的剪纸图案装饰在飘逸的汉服上,传统与时尚碰撞出火花,不仅让汉服增添了一份古朴典雅的韵味,也为剪纸艺术找到了新的展示平台。面对成功,郑霞激动地说:“看到这些剪纸通过服装得到了最好的展示和呈现,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这几个月以来,我们辛苦地创作,现在觉得一切都值了!”接下来,郑霞希望举办一场非遗汉服秀,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剪纸艺术的魅力。

受此启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传承剪纸技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之路。他们将剪纸与现代设计理念深度融合,让古老的剪纸艺术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在服装设计领域,设计师们将剪纸元素巧妙地运用到服装的领口、袖口、裙摆等部位,设计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服饰。这些服饰既保留了剪纸艺术的精美细腻,又融入了现代时尚的简约大气,走在时尚的前沿,备受年轻人的青睐。在文创产品领域,年轻人将剪纸作品制作成精美的书签、笔记本、手机壳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成为传播剪纸艺术的载体。当人们使用这些产品时,不经意间便会被剪纸艺术的魅力所吸引,从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年轻人的创新举措,让剪纸这一古老的非遗艺术成功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也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在各大商场、文创集市上,带有剪纸元素的产品琳琅满目,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无论是精美的剪纸艺术品,还是融入剪纸元素的日常用品,都受到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喜爱,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

剪纸,这门古老的指尖艺术,在年轻人的热情参与和创新传承下,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未来。它不再是束之高阁的传统技艺,而是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年轻人表达个性、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在青春力量的推动下,剪纸艺术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传统艺术圈粉年轻人的多元密码

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艺术,有着一种穿越时空的魅力。它们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以高度审美化的形式呈现,成为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因素。

传统艺术形式多样,每一种都如同一座宝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年轻人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的大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当他们沉浸在秦腔的悠扬唱腔中,感受社火的热闹氛围,欣赏剪纸的精美图案时,便是在与先辈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为年轻人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将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产生的全新音乐风格,既保留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又符合年轻人追求时尚与创新的口味。比如一些流行歌曲中融入了戏曲唱腔,让年轻人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也对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

各类艺术活动和展览,为年轻人提供了直接接触传统艺术的机会。举办戏曲表演、音乐会、非遗展览等活动,让年轻人能够亲身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可以近距离观看艺术家们的表演和创作过程,还能亲自参与体验,如学习剪纸、画脸谱等,增强对传统艺术的认同感和喜爱之情。

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也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艺术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字,他们可以了解到传统艺术背后的故事、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年轻人的文化素养,还为他们提供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对传统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

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更是为年轻人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年轻人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比如,戴上VR眼镜,就仿佛置身于古老的戏曲舞台下,感受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或者进入虚拟的剪纸工作室,观看剪纸艺人的创作过程。这种创新不仅拓宽了传统艺术的传播渠道,还为年轻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享受。

传统艺术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年轻人的世界,圈粉无数。而这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邂逅,不仅让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也为年轻人的精神世界注入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在未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传统艺术的怀抱中,让这些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本报记者 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