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1800多年前,东汉人蔡伦改进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最初,人们造纸的原料主要是破麻布和构树皮等。随着岁月流变,传统造纸早已没落于历史的烟尘中。然而,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西高山乡刘河村和朱河村,仍旧保留着完整的纯手工麻纸制作工艺,被誉为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
【非遗名片】 西和麻纸是出产于甘肃西和县的手工纸产品,纸质柔韧、耐磨抗损、手感绵滑、极富弹性,适宜于创作仿古书画,被誉为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和“千年寿纸”。
【非遗级别】 2017年,西和麻纸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历史溯源】 西和麻纸产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汉,制作工艺世代相传,是古代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发明和创造的一种民间工艺。自西汉以来,以西汉水为纽带、以仇池山为中心、以古蜀道为依托,形成以现西高山乡和纸坊镇为门户的麻纸生产之地。在西和县附近天水市放马滩文景时期墓葬中发现长5.6厘米、宽2.6厘米的古残纸,可以推断麻纸的生产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年间。
【特点】 西和麻纸素以纸色古朴、纸质柔韧(抗撕裂)、耐磨、手感绵滑、极富弹性、不褶皱、防水防蛀、千年不朽,是非常环保型的纸张。
【用途】 适宜传统毛笔书写优雅的书札文书、传统书画装裱、裱褙糊垫、各种纸活工艺制作、包装等多种用途,书画效果极具表现力,为一般宣纸所不及。
【制作工艺】 西和麻纸制作与中华民族传统皮纸制作技艺基本上同源同时,保留了原始、复杂、完整传统的皮纸制作工艺流程,大都以家庭作坊生产形式为主。72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原料采自天然野生构树皮,是古代皮纸制作的主要原料,具有原材料的独特性和制作工艺流程的独特性价值。(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