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上午,2024年全省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分享会暨创新人才培训班在兰州文理学院举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润强,兰州文理学院党委书记苟永平出席并致辞。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赵捷,省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永辉,省广电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王银军,兰州文理学院副校长张金尧,甘肃广电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廖健太等出席相关活动。
嘉宾分享摘录:
围绕纪录片《珍爱之地》谈甘肃纪录片创作
中广联合会会长 赵捷
中国纪录片首先记录自己民族发展的历史。
也记录和友好国家交往的历史。
最重要的就是记录这么多年中国人面对自然,面对变化所做的努力,是我们中国人的奋斗史。
用纪录片打开敦煌
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秦川
敦煌文化涵盖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涵盖了古代军事、政治、文化、民族和丝绸之路上千千万万的生活细节,犹如一部博大丰富的丝绸之路百科全书,一座中华文化的富矿,纪录片人从每一个剖面“挖”进去都能找到宝藏。
微纪录片创作漫谈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 贾秀清
好的微纪录片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让我们从案例出发,见微知著,共同探索微纪录片的本体特征、探讨创作出优秀微纪录片的前提条件,进而发掘作为地方融媒体记者的自身优势,明晰创作中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把握规律、大胆创新,创作出让自己满意、令观众喜爱的微纪录片吧!
再现风格纪录片的经验分享
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大奖作品《岳麓书院》执行总导演 杨宝成
影像本身具有记录性,这个功能在纪实性的纪录片体现得更为充分。这一点在众多历史题材纪录片中体现得并不是很充分。
WORD TO WORLD:语言即世界 纪录即连接
著名纪录片撰稿人 张海龙
强调立足国际表达(“去政治化、去工作化”),运用国际人士能看懂而且会喜欢的视角和语言,让大自然说话,让动物说话,让植物说话,让人物少说话,坚持唯美标准(画面、解说、语言、结构都要唯美),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以点带面反映美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追求时代审美,弘扬时代精神
甘肃表是文化传播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青录
以时代审美为核心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 选择以彰显“甘肃题材、西部风格、中国立场、国际表达”的选题作为切入点。以精良团队为基础创作爆点实现破圈突围。尤其是编剧、导演、演员团队,让作品有筋骨、有温度、有力量。以平台需求为根本,从项目的前期立项、策划、剧本创作、卡司、拍摄、播出、宣传全流程根据平台需求确定。
以《中国西北角》为例——浅谈当下纪录片创作中的动机与链接
甘肃君健影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李剑兵
我带着《中国西北角》的策划案去国家广电总局去推荐,论证会上,一位领导问我,为什么要拍《中国西北角》?纪录片创作中,为什么寻找动机很重要?因为不明确的动机多数是一时兴起,难成大器!
创新驱动,打造纪录片新语态
纪录片导演 李妍
在全媒体时代,纪录片需依赖内容拓展、形式创新和技术革新三大动力。破壁融合,跨界合作丰富题材;组合叙事,精准传播拓宽渠道;AI、AR、VR等技术拓宽叙事空间,激发创作新能量,共同推动纪录片产业创新发展,彰显新时代纪实影像价值。
新媒体创作思路及变现模式
兰州胡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开放
短视频的创作核心理念就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有趣化,有趣的问题有用化,这样才能兼具传播效应和社会价值效应!而短剧的创作核心理念是情绪价值,所谓情绪价值不是“智商减半,快乐翻倍”的概念,而是根植于民,与民共舞的理念!
(据甘肃广电总台 视听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