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汤汤,蜿蜒奔腾,绘就壮美生态画卷;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让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更加悠远响亮。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12月21日召开的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为开创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出部署。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并在兰州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殷殷期许,催人奋进。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我省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审议通过《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到2030年全省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
与会同志们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在更高起点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大河奔流,生生不息。如巨龙蜿蜒于华夏大地,黄河水呼啸着冲荡过岁月的河床,以不朽的笔触书写着大地的史诗,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巴颜喀拉山奔腾而下,一路穿越黄土高原,来到甘肃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省立足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奋力书写新时代“黄河故事”,擦亮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底色。
冬日的刘家峡水库,宛如一幅大气磅礴的水墨丹青画卷。刘家峡水库重点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综合监测站集成常规9参数、重金属等多种水质检测智能设备,对库区57项指标的连续自动监测,确保了库区水环境质量。
为保护刘家峡水库的秀美生态,永靖县投资8600多万元,兴建了黄河沿岸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工程,从源头上杜绝沿岸城乡污水流入黄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临夏州抢抓国家黄河战略重大机遇,提出了“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先行区、建设生态良好美丽临夏”的奋斗目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先后实施生态建设重点项目48个、完成投资42.5亿元。
这段时间,候鸟赤麻鸭在白银市黄河岸边、湿地公园频繁现身,翩跹起舞、游弋觅食,为冬日增添了一抹灵动。
候鸟从“稀客”变“常客”,这背后是白银市统筹打好防治污染、修复生态、集约资源、发展产业组合拳,“打造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示范地”的生动实践。白银是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的重点区域。作为黄河一级支流,祖厉河流经靖远县39公里,流域面积1000km²,是靖远人民的母亲河。
作为工业城市,白银市曾因粗放式的开采冶炼方式给城市带来环境的隐患,未经任何处理的工业废水从东大沟排入黄河。从2017年开始,白银市前后投资3.45亿元,按照底泥处理、河道整治、生态恢复的总体技术路线,对重度污染底泥进行填埋,对轻度污染底泥原位或异位固化稳定化后资源化利用,分步实施,于2019年底全部建设完成。
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现在的兰州黄河岸边,一年四季,水清河绿,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今年,兰州市统筹抓实水资源、水环境、水污染、水生态、水安全保护与治理,黄河干支流重点断面和关键汇入口建成湟水桥、中山桥等2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水质实时动态监控。
今年1-11月,甘肃黄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2.7%,全国排名由去年的第13位上升至第11位,高出黄河流域9省区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达到Ⅱ类,14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均达到“长治久清”级别,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勇挑大梁,久久为功。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省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增强上游意识、展现上游作为,强化系统观念抓细抓实各项工作,奋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甘肃已镌刻下坚实且深刻的印记。牢记嘱托,担好上游责任,全省上下要始终压紧压实政治责任,以矢志不渝的决心、笃行不怠的恒心,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让黄河永葆生机,在陇原大地续写辉煌传奇。(据甘肃广电总台 视听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