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黄河安澜生态美,大河上下满目新。
金秋九月,陇原生辉。时隔5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黄河兰州段考察时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大家要心怀感恩,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共同保护好黄河,让母亲河永续惠泽子孙后代。殷殷嘱托,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全长150.7公里的黄河干流兰州段,有着95公里的河岸线。兰州市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过程中,锁定“先发力、带好头”的目标定位,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和关键性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示范区,以实际行动守护黄河,唱好新时代黄河保护曲,让一河清水澎湃奔涌。
每周,兰州市西固区达川镇综合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都会来到三江口“天鹅滩”开展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当地人正切身感受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变化。
生态的持续向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湟水流域红古段污染防治及河滨缓冲带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随着污染防治及河滨缓冲带生态修复项目的建成,黄河上游又多了一层安全网。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河长+检察长+警长 + 志愿者”的联动机制,推动了“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
黄河安澜,是“国之大者”、百姓之福。最近几年,兰州市全力改善水环境质量,狠抓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先后争取中央资金3.7亿元,实施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湟水流域(红古段)水污染防治项目、榆中县宛川河人工湿地项目等工程。兰州在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文章的同时,“生态惠民”理念也在逐步由愿景变成现实。
5年来,黄河兰州段实现了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水体。2023年以来,出境断面青城桥水质综合评价为一类。好的水质,是幸福生活的关键保证。在兰州市彭家坪水厂,来自刘家峡水库的原水经过现代化的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正源源不断地送往兰州市主城四区。
黄河岸边日新月异,曾经的老工业城市兰州,坚持不懈地“强筋健骨”,引领产业再度“焕新”。在兰州石化公司,一袋袋乳白色的颗粒物被工人们密封打包,码放整齐,等待运往国内各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产品,结束了我国医用输液瓶原材料——医药用聚烯烃树脂依赖进口的历史。
在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由该企业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8万吨/年聚甲醛装置后处理系统一次性投料成功,实现了聚甲醛装置中关键工艺及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应用。
兰州市立足老工业基地优势,加快构建以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总部经济为引领的“3+2”现代产业体系。
摇起双手,点亮手机,氛围感拉满的黄河大合唱,成为兰州人和外地游客深度了解兰州的新方式。
如今,行走在兰州街头,抬头望去,是明媚的“兰州蓝”,放眼四顾,是怡人的绿树成荫。外地游客从“来兰选游”到“来兰必游”,兰州文旅产业也搭上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快车。
在榆中,保存完好的青城古镇,以其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吸引着八方游客。
一碗牛肉面里有黄河的味道、百年中山桥上有黄河的印记、马拉松跑出青春兰州的风采、黄河大合唱唱响发展新活力……一幅幅蓝图,绘就黄河兰州段生态画卷;一项项政策,对标书写黄河国家战略兰州实践。黄河安澜生态美,大河上下满目新,一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铺展开来。(据甘肃广电总台 视听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