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艺术时空总第463期 >2024-12-05编印

写生随记
刊发日期:2024-12-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1

深秋,去了一个很有名的景点,错过了秋色最浓艳的时候,一派萧条。一个人在山里紧赶慢赶画了几幅小画,下午突然变天,山头雾气笼罩,天色阴沉,更衬托了秋色的暗淡。

不过,这样的灰色调子却很入画。

2

季节总是相似,人却年年不同。

写生晚归,忽抬头,一钩新月又挂在山头,和晚霞相互映衬,寂静无声,凄清如许,有一丝冷冷的光,心头忽又生出些许淡淡的愁绪。看到这样的时刻太多了,每次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可每一次看月的人,是不同岁月的人,时间都去哪了?

3

劳动者总觉时间不够用。在一个地头画红色的梨树,田地里一个农人正在劳作,整个下午只有我们两个人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暮色苍茫时候,我还在手忙脚乱,农人也在地里来回劳作,旷野四无人迹,流浪狗对着我狂吠,似乎是在催我走,越是这样,画面越是调整不好,眼睛都看不见了,无奈收笔。那农人还在劳作,我说回吧,他说“刁时间”干活哩,你先走吧!我暗想,我也是抢时间干活哩。

4

显与不显。在一个梨园写生,望过去一片红色,没有对比,实在不好画,最后选了一条街道,路两边的树高大交错,意境很好,动手画起来,结果光线直接照在画面上,挪来挪去,又担心乘车的事,结果越画越坏。两个路人停下来,一个说,你的树叶没画出来;另一个说,一边的树显,另一边的不显。一句话,让我想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关隔与不隔,显与隐,显与不显的论述来,在偏远的农家得到了最好的解释。

5

写生时,要在画面最好的时候,戛然而止,千万不能画过了,过犹不及;油画短时间的速写色彩最好看;坚决不能听路人的“指点”。 (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