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华夏视野总第446期 >2024-07-25编印

中国航天文化中的自信自立
刊发日期:2024-07-25 阅读次数: 作者:刘袁浩  语音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航天事业的自信自立精神,深深植根于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土壤中。从古代先民仰望星空,记录下星辰轨迹,到宋代火箭的初步尝试,直至明代万户的飞天梦想,这些历史的痕迹无一不在诉说着中华民族对宇宙的无限好奇与向往。自信自立,不仅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种文化基因,它贯穿于中国航天的每一个里程碑,成为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的不竭动力。

从无到有的航天征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外部技术封锁和内部资源匮乏的严峻考验,中国航天人选择了自信自立的道路,从零开始构建起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顺利升空,不仅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了太空探索的新纪元,更象征着中国航天人以自信自立的姿态,开启了自主创新与科技突破的辉煌篇章。随后“,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而“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等深空探测任务的相继成功,则将中国航天的自信自立推向了新的高度。在航天事业的征途上,自信自立精神获得了深刻而多元的诠释。它不仅展现在技术壁垒被一一突破的辉煌时刻,更彰显于面对重重挑战时那份坚定不移的毅力。中国航天工作者以他们的拼搏与奉献,生动演绎了信念的力量:只要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矢志不渝的决心,任何艰难险阻都将被征服,一切宏伟愿景都能化为现实。

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中国航天的自信自立,不仅体现在对已有技术的消化吸收,更在于不断创新,勇攀科技高峰。从最初的仿制起步,到如今的自主设计与制造,中国航天人走出了一条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辉煌历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迭代升级,空间站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月球、火星探测器的精准实施,无不彰显了中国航天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坚定步伐。在这个发展阶段,自信自立的精神体现为对尖端科技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无畏探索。中国航天领域的先驱者们,从不固步自封,而是怀着永不枯竭的创新热情,持续突破自我,不仅在国家的航天篇章中标注了一个个崭新的里程碑,也在全球航天编年史上镌刻了属于中国的辉煌印记。

航天文化的全球传播

中国航天领域的自信自立,不仅在科技探索与创新上熠熠生辉,更在文化自信与全球视野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兼容并蓄的合作态度。从“嫦娥”、“玉兔”、“天宫”到“天问”,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器命名,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了中国航天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航天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与多国共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推动数据共享,为全球航天事业的进步贡献了中国力量。自信自立,在这里转化为一种全球视野下的文化自信。中国航天不仅在技术上追求卓越,更在文化交流中展现开放包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信自立”与“合作共赢”的高度融合。

航天强国的宏伟蓝图

展望未来,中国航天将以更为坚定的自信自立之姿,昂首阔步迈向构筑航天强国的宏伟蓝图,不断开拓创新,深化探索,为实现国家航天事业的长远发展愿景砥砺前行。从月球科研站的规划,到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的筹备,再到太阳系边际的深空探索,中国航天正以宏大的视野,勾勒出一幅幅激动人心的航天发展画卷。自信自立,将成为中国航天人面对未来挑战时最坚实的盾牌,也是最锋利的剑刃。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将是自信自立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航天人将依托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不断深化空间科学探索,加速推进深空探测、空间站建设和商业航天发展,同时,也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原则,与全球航天伙伴一道,共同书写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

中国航天的自信自立,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灵魂所在,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写照。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中国航天人将继续以自信自立的精神,向着星辰大海的壮阔前景,奋楫扬帆,乘风破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刘袁浩,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党的建设和领导科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