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华夏视野总第442期 >2024-06-27编印

“丰”吹麦浪夏收忙
刊发日期:2024-06-2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风吹麦浪,颗粒归仓。甘肃省“三夏”小麦机收作业正在从南到北、从东至西逐步展开。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抢抓农时,及早部署,全力以赴做好“三夏”农机跨区作业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夏粮丰产在田、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从5月底开始,甘肃省夏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相继开镰收获,开启了忙碌而喜悦的夏收。

在康县迷坝乡,5 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高效的农业机械化,让收割、脱粒、麦秆还田等工序一气呵成。腰镡村村民镡金富曾经是一名靠一把锄头、一把镰刀收麦子的“老把式”,如今,在现代化耕作方式推广下,镡金富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针对小麦产区丘陵山地特点,陇南市各县区因地制宜调配适合山地作业的中小型收割机及时进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保障作用,帮助群众抢时间、抓进度,确保小麦应收尽收。

向科技要效益,从播种、施肥、喷药到收割,全省农业生产实现全流程机械化,种地更精细更规范,这不仅促进了小麦品质的提升,农民也得到了实惠。陇南市122.29万亩冬小麦收割中,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 1%以下。夏收期间,全市投入联合收割机 3200 台,“三夏”生产投入各类农机具 30000台。

夏粮是全年粮食收获的第一季,而农机无疑是“三夏”小麦收获的主力。在泾川县罗汉洞乡南河村小麦收割现场,群众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组织机械加紧抢收,确保夏粮丰收、颗粒归仓。

为了让自家的小麦尽早颗粒归仓,大部分村民都选择了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进入6月中下旬,全省陇东片区小麦已进入大规模收割期。在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的农田里,金色麦穗随风摇曳,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将一簇簇麦穗吞进“肚”里,将丰收在田直接转化为丰收到手。

今年,西峰区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鼓励群众种植粮食作物,推进科技助农服务,加强小麦田间管理,为小麦丰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为确保夏收工作顺利开展,当地农业部门积极组织调配农机具,在全区设立 8个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开通作业农机加油“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夏收。

为打造高质量的“陇上粮仓”,全省各相关部门从政策、科技、资金等多个环节,层层推进,小麦生产呈现出新趋势,农业机械在粮食生产中发挥作用更加明显。

在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王坡村的麦田里,工作人员正在为当地合作社连片种植的冬小麦免费开展飞防喷施作业。一台满载农药的植保无人机在飞防手的操控下腾空而起,沿麦田低空飞行,仅用十几分钟的时间,一块麦田就喷洒完毕。

为了确保夏粮生产,全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种粮农民发放化肥补助、农药补助,还有免费实施的“一喷三防”。“一喷三防”就是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和杀虫杀菌剂,起到防干热风、防早衰、防病虫的效果。

为切实做好今年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瓜州县提前采购防控物资,按时间节点确定实施进度。技术人员下沉一线,引导农户加强麦田管理,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饭碗不仅要端得稳,碗中的饭还要吃着香。提高粮食品质是近年来全省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在保稳产丰收的同时,全省各地还在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在临泽县蓼泉镇上庄村,当地加大自动化设备应用,并推广科技套种模式,促进小麦稳产增效。

在临泽县农技中心的指导下,上庄村率先在村集体土地上开展小麦套种大豆种植,跟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小麦套种大豆既能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还能有效利用土地空间,提高复合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小麦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让农户“一地双收”,使粮食产量和种植户收益得到保障。为确保粮食稳产增收,蓼泉镇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指导农户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全力保障夏粮丰产丰收。

今年,蓼泉镇落实小麦面积 2800余亩,制种玉米2.4万亩,大豆210亩,豌豆60亩。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稳固“陇上粮仓”,离不开强大科技的加持。科技已成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据了解,今年全省冬小麦种植面积1100万亩,计划组织 1.4 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投入机收作业,预计完成冬小麦机收面积 1010 万亩以上,机械化收获率达到91.8%以上。

夏粮生产是全省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近三成。力保夏粮颗粒归仓,夏种结构优化,夏管科学到位,是全省“三夏”生产的首要任务。全省各地积极行动,确保夏粮丰收到手,种足管好秋粮生产,为夺取全年粮食稳产增产赢得主动,让“陇上粮仓”更加殷实,农业基本盘更加稳固。(据甘肃广电总台 视听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