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华夏视野总第441期 >2024-06-20编印

带着梦想 到西部去
刊发日期:2024-06-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从校园“小空间”走向社会“大天地”,一张入职通知书,开启别样奋斗人生。答好“就业”卷,打出“组合拳”,分类指导精准帮扶,搭建毕业生就业“大舞台”。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促进并重,精准施策、务求实效。我省不断优化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体系,实施“学校统筹、部门监管、学院实施”,促进高质量就业。河西学院立足区位优势和省情特点,以服务西部大开发为己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拓宽渠道、分类指导、精准帮扶上下功夫,努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打造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河西模式”。

早上十点,河西学院的就业招生楼内已经来了不少前来参加招聘宣讲会的学生,而在另一边,体育专业的毕业生金杰在准备即将到来的招聘面试。

金杰来自天水甘谷县,去年三月,他积极参加学校“实习支教援疆计划”,前往新疆和布克赛尔县一所中学进行实习支教工作,这一去便让他萌生了留在新疆发展的想法。

实习支教是河西学院师范专业的传统。作为内地距离新疆最近的一所大学,2009年河西学院结合学校生源特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甘肃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签订了共同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协议书,每年分春秋两批选派高年级师范生参加为期一学期的实习支教,支持新疆教育事业发展。

为了帮助支教生们尽快适应从“学生”到“顶岗教师”的角色转换,河西学院主动优化师范生培养方案,整合课程模块,强化师范教学技能,开展扎实有效的职前训练活动。十五年以来,河西学院已累计组织31批17个师范专业, 12000多名学生前往新疆开展实习支教工作,培养并选送了几千名优秀教师扎根新疆。金杰也在努力争取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这些口令和动作,金杰已经在布克赛尔县的课堂上做过无数次。

去基层绽放青春,亦有一番广阔天地。5月底,金杰顺利拿到了自己心仪的教师入职通知书,毕业后将前往新疆若羌县,担任体育老师。

毕业季,对于一脚刚迈入社会,一脚还在象牙塔内的毕业生们,是一段磨砺。在大部分学生还忙碌在学业和工作之间的时候,护理学院的吴苗苗已经在收拾离校的行李。

4月底,吴苗苗以第一名的综合成绩被乌鲁木齐友谊医院聘用。这两天,本来正在安心等待毕业的她突然接到单位通知,要提前就职。但在这之前,这个来自平凉庄浪的姑娘也曾经历过一段就业迷茫期。

在高校,吴苗苗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对就业方向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是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普遍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河西学院以“就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工作指引,从学生大一入校起便实行“一生一策一案”网格化管理,明确1名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就业帮扶指导教师,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分层分类指导,实施全程包干帮扶指导机制。

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心贴心的关怀交流。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考虑到父母在乌鲁木齐务工的现实情况,吴苗苗最终坚定了去新疆就业的想法并顺利通过了考试。出发在即,吴苗苗给父母打去了电话。和父母一起在新疆踏踏实实过好以后的生活,是她送给自己的毕业祝福。

就业帮扶,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还在于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提升求职技能。

农学专业的毕业生宋朋州,是一名部队退役复学学生。因为应征入伍,宋朋州错过了学院的实习课程,这给他的就业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因为缺少实践经历,宋朋州求职屡次碰壁,他的情况也引起了就业帮扶教师龚志平的注意。

针对宋朋州的实际情况,龚志平对宋朋州的求职简历提出详尽的修改建议,提升求职竞争力。

简历诊断、挖掘校友资源,帮助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截至目前,通过一系列包干帮扶措施,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就业率已达到89%。宋朋州也顺利通过了面试。在完成毕业实验之后,他将前往武威成为一名农业工作者。

从校园的“小空间”走向社会的“大天地”,大学的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毕业生的“能量补给站”。近年来,河西学院加大访企拓岗力度,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建设学生智慧就业中心,每年设立50万元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奖励,30万元学生考研工作奖励,并将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手段融入就业教育中,打造就业实训中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建设生涯发展中心,从新生入学起便开始系统的职业规划培训课程,开展全天候专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咨询,让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2023年,河西学院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6.88%,连续两年名列甘肃省本科院校首位。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高校、学生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领域、各环节协同发力。河西学院聚焦区域发展需要,紧扣甘肃乃至西部人才需求,完善促进就业工作机制,构建就业服务平台,强化价值引领,引导一批又一批的河西学子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奋斗是青春最激昂的旋律,行动是青年最可靠的磨砺,希望广大有志于筑梦基层的毕业生在拼搏奋斗中不断阔步前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据甘肃广电总台 视听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