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那句“上善若水”,成为传诵的经典。
《道德经》里,反复出现“溪”“谷”“渊”的字眼,“为天下溪”“为天下谷”“犹川谷之于江海”“渊兮,似万物之宗”,其用意集中于一点:阐明水之追求。这里所展现出来的是不自大、不居功、谦和低调的宽广胸怀。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走高了,可能有危险,水低,却是一种谦逊的美德,更是处世的智慧。在做人做事时,该低头时低头,不是软弱,不是无能,更不是逃避,而是大智若愚的养晦之术,是修炼自己的方式,更是容纳世界的胸襟。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隐去,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动,我便随行,不让你感到孤单;你静,我便长守,不打扰你的安宁;你冷,我便凝固,不漠视你的寒冷;你热,我便沸腾,不降低你的热情。
水之处下,善利万物,绝非得过且过、图安乐逸,而是在溪、谷、渊里以静默状态涵养自己的能量。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又不与万物争利,并不求回报。而水所能完成的,是天下万物难以企及的巨业。从都江堰水利工程到三峡水电站所展示出来的奇险惊绝,都是水造福于人的壮举。
世间没有什么事物的柔弱能超过水。老子主张守柔无为,因为在他看来,柔弱的东西会变通,它善于改变策略,适应一切貌似强硬的东西,最终攻克之。柔能克刚,老子所提倡的柔弱,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软弱无力,而是有着水滴石穿般的坚韧信念。
在老子眼里,水简单,至低、柔弱,而越是简单,越是近于道,越是至低,越是无欲,越是柔弱,越是接近生命本真。他以水喻道,透视人生。
我对水也颇有人生感悟。
有位名人曾在黄河边灌了一瓶水,半小时后,水变得碧清,瓶子下部五分之一是泥沙,上面五分之四是清澈的。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混浊”,很可能是把短暂的困难、焦虑这种“泥沙”摇晃了,只要停一停,身心静下来,会稳住阵脚,会感觉整个生命其实大部分时候仍是清澈状态,关键是自己要努力先静下来,再谋策略。而不是乱了方寸,甚至走向极端。这正如《菜根谭》所言:“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水在柔和状态下是至善至美的。在柔和状态下,水滋润山原、灌溉田畴、养鱼鱼肥、育花花俏。在柔和状态下,水善意大发,甘愿放下身段。生活也如此,欣赏一幅书画,在静谧的环境下更能得到满足;美满的爱情,往往也是静好的;学识上的提升包括科技研发,常常是在安静与专注中获取。
高山不语、静水流深。安静,是十指紧扣的暖,是心与心的对话。不妨安静地看一朵花,去听花开的声音;安静地看一场雨,去感受沁人心脾的安然,让心在尘世万千的经历中受到清新的温润。(尹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