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文苑漫笔总第435期 >2024-05-09编印

古人读书趣谈
刊发日期:2024-05-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一提到古人读书,人们脑海里往往 会蹦出几个成语:凿壁偷光、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这些都是古人勤奋刻苦读书 到极致的例子,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 一代的读书人。古代文人墨客以读书为 乐,他们读书的雅事趣事,不绝于书。 

唐人王贞白有首七绝《白鹿洞诗》流 传颇广:“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 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 寻。”“一寸光阴一寸金”常被人拿来勉励 惜时,久而久之,反比全诗更有名。这首 诗写的就是诗人的读书生活,诗人在白 鹿洞专心读书,白鹿洞的道人却来“捣 乱”,让诗人不得不放下手中“周情孔思” 这些儒家经典。想来是道人看诗人长时 间久坐读书,需要放松一下,便来“引 笑”,绝不是故意打扰,毕竟读书之事,也 须一张一弛才好。白鹿洞,就是后来的白 鹿洞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宋代 理学大师朱熹曾在此讲学,可谓人杰地 灵的去处。 

宋人苏舜钦好饮酒,住在岳父家时, 每晚读书总要饮一斗酒。岳父觉得蹊跷, 就在窗外偷看。只听苏舜钦大声诵读《汉 书·张良传》,读到“良与客狙击秦皇帝, 误中副车”时,拍案大叫:“可惜没击中!” 说完满饮一大杯。又读到刘邦与张良君 臣相遇相知,又满饮一大杯。岳父大笑 道:“有汉书下酒,喝一斗也不算多。”苏 舜钦夜读,用汉书下酒,实在雅到极致。 读书人以书为宝,遇到一本好书,往往废 寝忘食,必要读完不可,即使吃饭、如厕, 也手不释卷,可见书的魅力之大。当然那 书必须是经典之作,值得反复阅读,能从 中品咂出酸甜苦辣咸之五味,否则又怎 能代替山珍海味佐饮? 

唐人冯贽所著的《云仙杂记·大雅之 文》记载,柳宗元每得韩愈所寄之诗,先 以蔷薇露盥手,熏玉蕤香后发读,并说: “大雅之文,正当如是。”明人吴从先的 《小窗自纪》也记道:“柳宗元批韩退之 诗,以蔷薇露洗手。”可见此事确实。柳宗 元读韩愈的诗竟然要净手熏香,可见其 对韩愈文章十分推崇。然“文人相轻,自 古使然”,即使文史大家班固,也会在给 弟弟班超的信里大讲傅毅(傅毅与班固 一起编史书,二人文才伯仲之间)的“坏 话”,说傅毅“下笔不能自休”,更何况普 通文人。作为一代文学大家,柳宗元与韩 愈齐名,并称“韩柳”,一同发起著名的 “古文运动”,成就并不比韩愈差,但他谦 逊的态度着实让人敬佩。柳宗元敬重韩 愈的诗,实乃敬重韩愈的人。因为志同道 合,所以惺惺相惜,净手熏香才读诗,也 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爱人文才,还有比柳宗元更甚 的。《云仙杂记》另载,唐人张籍酷爱杜甫 诗,便把杜甫的一卷诗焚烧后,取灰烬拌 上蜂蜜吞下肚去,并且说:“令吾肝肠从 此改易。”诗灰入肚,走的是肠胃,与读书 入心,水火两路,自不会有什么灵验,然 张籍粉杜甫的痴迷,令人不觉莞尔。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书香门第之说, 书香门第未必权大财盛,但一定以读书 为荣。《庭帏杂录》一书记载袁襄读书之 事,颇能证明。袁襄夜读《君陈》篇,父问 曰:“君陈是何人?”对曰:“不知。”父曰: “是周公之子,伯禽之弟,王伯厚言之甚 详,且《坊记》注有明文可证也。” 

袁襄夜读《尚书》,父亲袁仁对他进 行指导,父子对话应该是世间最为普通 的一次读书交流了。然父亲袁仁的博学 却让人刮目,他不但给出正确答案,还告 诉儿子哪些书籍可供进一步阅读。袁仁 是一个医术精到的知识分子,博学多闻, 所育五子三女都爱读书。在爱读书的家 庭里成长的子弟往往都有出息,袁仁的 四子叫袁表,号了凡,便是《了凡四训》的 作者。 

子夜读,父指导,父子交流读书,实在 是一幅温馨的学习画面。如今这种画面似 乎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往往是父母辅导 孩子学习时鸡飞狗跳的场景。在经济大发 展的今天,智能手机泛滥,短视频吸睛,除 了为攻读学业而辛勤读书的学生,已经少 有人认认真真地捧读一本纸质书了。不禁 让人心生疑问:古人读书之趣,今人何以 失之?是时代的变迁让我们忘却了那份对 知识的敬畏与追求,还是生活的纷繁让我 们无暇去品味书中的韵味? 

是时候重新找回那份对读书的热爱 与敬畏了。无论生活多繁忙,都应该抽出 时间来读一读书,读书不止于获取新知, 更可从书中获得乐趣,找到与自己对话 的机会,寻觅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每翻开 一本书,我们就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个充满知识与智慧的世界——如果不 是翻开一本本古书,我们又何从知道古 人读书的那些趣事呢?(高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