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文化公园总第422期 >2024-01-25编印

走进 文化公园 续写中国故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果扫描
刊发日期:2024-01-25 阅读次数: 作者:佟欣雨 于心月  语音阅读:

探索保护新路

飞上云端的守望

一壶水、两个馒头、一辆摩托车,早上8点出发直至深夜回家。

这是山西省偏关县长城保护员高政清平日的一天。这位年过六旬的村民,负责守护内蒙古头道沟至山西偏关柏杨岭约30公里的古长城,步行往返需要48小时。

上山的路太陡,高政清只能慢慢骑车,双手紧握车把。守护长城的10余年里,高政清曾多次摔伤,左脚腕和右腿至今还留有疤痕。

“有一年秋天雨水大,这部分夯土进水造成了垮塌。”站在一个烽火台前,高政清心疼地说。高政清是山西省924名长城保护员中的一员。近年来,偏关县又招募两名年富力强的村民作为这一长城点段的保护员,与高政清分段巡查,减轻了他的巡查压力。

“窑洞破了能住,衣服旧了能穿,但是长城没了就真的没了。”这群语言质朴的长城保护员,大多是长城沿线村庄的村民,有村干部,有养殖户,有归乡养老的退休职工,也有以务农为生的庄稼人。长城保护员,是他们为自己选择的另一个身份。

202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如今,长城保护员制度已写进《长城保护条例》。10余年间,这支队伍壮大至6000余人,成为顶在长城保护最前沿的生力军。

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浓缩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要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真实完整保护传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全国情况来看,随着公民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为因素的破坏逐年减少,如何着力延缓长城的自然损坏是当前的重点。”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裴强强看来,目前长城保护工作逐步从人力看守保护向科技研究保护拓展。

不只是长城沿线,科技与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各个国家文化公园推广。

大运河从浙江绍兴穿城而过,沿岸有不同保护级别的古桥、古树、古建筑,保护需求很高。“我们每个检察官的手机通讯录里都有一串热心市民!”绍兴市越城区检察院工作人员任小宝说,经常有热心市民上报文物受损信息,成为检察官们开展公益诉讼的线索来源。

按照《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规定,“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全面建成并正式上线运行。这一系统综合运用地理信息、遥感监测、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一个界面纵览浙江段世界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同时,横向协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水利等多部门数据,贯通国家、省、市、县4级管理体系,以数字化改革提升大运河(浙江段)保护管理能力。

赓续千年文脉

运河光影的期许

京杭大运河畔的河北省沧州市园博园内,一座充满隋唐风韵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吸引众多参观者。

“我们展馆最有特色的创新点,就是‘用非遗展示非遗’。”展示馆展陈专班负责人聂建勋介绍,在天津展区的显示屏上,茶楼里一胖一瘦两个“龙嘴大茶壶”你来我往地“说相声”。“龙嘴大茶壶的制作技艺是非遗,天津相声是非遗,相声段子里的西河大鼓、天津时调、天津快板,都是非遗。”

在展示馆的尾厅,一座环绕式的互动屏将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像,汇聚成一条绵延流淌的河流,以投影的形式映射到每位离场观众的身上。“参观者沿‘光影运河’走出展馆时,便被赋予来自展馆的期许——每个人都肩负着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走向未来。”聂建勋说。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水脉山脉,连着千年文脉。国家文化公园是有形的文化载体,用一个个地标、一段段故事、一句句诗词,揭示山水背后的文明密码,让诗词歌赋、历史名人、典籍文献等文化形态,活化传承于具象化的日常生活。

虽然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篇“同题作文”,但不同历史背景、地域特色,让各地呈现出各具特点的文化创意。

2023年12月22日,冬至日,河南卫视《节气唱游记·冬至》如约而至。节目以“气”作为独特视角,带领观众感知蚯蚓结、麋角解等物候变化,领略北方万里雪飘、南方梅花盛开。古诗词里的豪迈、《山海经》里的神兽、山水画中的辽阔、中国民乐的悠远,都汇聚于此。

从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开始,从“中国节日”到“中国节气”,每逢中华传统节日打开河南卫视,已成为许多观众的习惯。

与节目高收视相伴而生的,是“中国节日”品牌对河南旅游目的地的强力带动。龙门石窟、嵩阳书院、老君山等在节目中亮相的景区景点,都迎来大量慕名而至的游客。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契机下,更多沉睡的文化资源被更好发掘。“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就像一根杠杆,用特色文化传播撬动地方文旅发展,在文化价值中挖掘经济价值。

“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成为河南省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河南博物院“盲盒”系列文创产品火爆出圈,小盲盒带动大产业;规划布局“一环四纵六横”一号旅游公路网,重点打造黄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山等4条旅游公路;启动全国首批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试点,遴选20个示范村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通过旅游利用和创意赋能,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

构筑精神家园

伟大征程的感召

“他们真的翻过去了,他们沿着用生命、用信仰撑起的路,翻过了这座从未有人战胜过的雪山。来吧,让我带着你们飞吧,飞过雪山、飞过苦难、飞过死亡,飞向我们美好的明天……”

在《红飘带·伟大征程》的“砥砺征途”篇章中,贵州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大四学生郭寒旭饰演的红军战士,喊出震撼人心的台词。这一刻,演员和观众的泪点被同时触动。

“红飘带”,这个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紧紧连在一起的意象,如今有了更为具象的呈现。

2023年10月22日,贵州省贵阳市“红飘带”数字体验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该项目以数字化展示长征文化为宗旨,运用前沿数字技术,通过虚拟交互、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长征文化体验空间,让游客仿佛置身长征途中,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

“我从未想过,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体验长征。这里的场景、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我们真的生活在那个时代。”

“通过虚拟交互和全息投影,我们仿佛亲身经历了长征的艰辛与伟大,这种体验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长征精神。”

“在灯光、音响的配合下仿佛回到了先辈浴血奋战的现场,我们一定奋发图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

场馆的留言簿上,“泪奔”是游客们参观、体验后,写下最多的词。一堂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在“红飘带”数字体验馆上演,感召着中华儿女。

“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这5个国家文化公园,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横平竖直弯折钩,写出的就是中国的‘国’字。”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100问》新书分享会上,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总协调人韩子勇畅谈“国家文化公园”这一概念的深远意蕴。

国家文化公园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为深沉的精神追求,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连接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它们都是最重要的中华文化标识,是超级符号,如同中华民族的族徽、门楣、梁柱。”韩子勇如此描绘他心中的黄河、长江、长城、大运河、长征,“它们贯通我们辽阔的疆域和历史,所留下的,是一个伟大文明的深沉足迹。每一步、每一笔都光耀万里,它们交织穿插、命运与共,无法打散、拆解、分离,如同中华古建筑的榫卯结构,组成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共同体。”(佟欣雨 于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