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精品卖点 文旅品牌创建成绩斐然
成县西狭颂、文县天池旅游景区成功列入甘肃省文旅厅 5A 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文县碧口古镇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新创建国家3A 级旅游景区 4 家、2A 级旅游景区 2家。康县、文县、两当县入围“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名单,两当县荣获“2023 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称号。武都祥宇橄榄工业旅游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徽县金徽酒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成功晋级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宕昌县官鹅沟景区、金徽矿业工业旅游景区成功申报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3 家,其中武都古今里成功晋级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建成武都区金马池等自驾车营地3处。新审批 8 家旅行社,创建四星级旅游饭店和银叶级绿色旅游饭店 1家。文县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 6 个、文旅康养品牌村 4 个、四星级农家乐 4 家、四星级农家客栈6家。
承办大型节会 文旅发展活力得到激发
成功举办了全省冬春季景区旅游产品发布暨宕昌县冰雪旅游活动启动仪式、全省“我和四季有个约会”文旅系列推广活动——“车窗外的春天”主题活动(陇南站)、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指数发布暨陇上户外运动旅游启动仪式、2023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主场活动、全省非遗进景区示范性活动等省级大型文旅活动,配合举办鲁企走进甘肃·陇南投资洽谈会、2023 年全国消费帮扶工作现场观摩交流暨重点企业“陇南行”活动、2023 美丽乡村国际论坛分项活动,既有力将全市独特的气候条件、优美的景观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厚的风物特产进行了展现,也有效助推了文旅市场的复苏和文旅康养胜地的打造。
注重文化赋能 文艺展演活动精彩纷呈
积极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春节期间,举办新春系列展览、民俗展演、社火表演等各类文化活动300余场。组织开展“唱响新时代”陇南文化惠民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活动 300 余场次。举办“山水世界美丽陇南”陇上名家绘陇南大型采风写生作品展览、陇南碑刻拓片展、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等各类大型展览 20 余场。举办陇南市小说创作培训会。打造特色阅读空间 4 家,建成全市首个视障阅览室。择优选聘 223名文化服务志愿者到乡镇文化站工作。
积极陈列布展 市博物馆实现免费开馆
陇南市博物馆完成基本陈列布展,展出文物 387 件(套),成功举办 8次临时展览,完成了原武都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移交工作,全面完成了对现有消防、安防系统的提升改造项目。去年 6 月 10 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主会场活动在陇南市举办,现场启动了陇南市博物馆新馆,实现了对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受到广泛好评。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全年参观人数达到248.67 万人次;组织开展各类青少年教育活动 327 场次。
落实保护措施 文物保护工作成绩突出
全市 18 处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持续加强秦早期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四角坪遗址秦代大型礼制性建筑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发布项目和国内十大考古新闻,为甘肃省第六个、今年首个入选“考古中国”重大发布项目的考古成果。
福津广严院抢险加固项目、杨店古建筑群太和堂、91 号院两处修缮项目通过验收。落实“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完成《甘肃省廊桥文物保护规划(2023-2025)》。哈达铺会议旧址 6 处领导人住室修缮等项目部分资金已下达。国家文物局印发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陇南市 8 处入选,占全省 19%,名列前茅。蜀道(甘肃段)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稳步推进。
持续挖掘整理 非遗保护利用不断出彩
公布第五批陇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9 类 55 项。举办非遗传承实践、宣传推广相关活动 500余场,去年正月十三、十四 2 天仅武都区高山戏、社火调演参与群众就达 50万人。申报非遗项目保护专项经费 179万元。考核国家级传承人 2 人、省级传承人34人,成功申报省级传承人 11人。举办非遗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相关人员 55 人。市非遗保护中心接待参观人数突破 1万人次。(本报记者 庞国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