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旅播报总第420期 >2024-01-11编印

天水市麦积区:“文化旅游 +”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刊发日期:2024-01-11 阅读次数: 作者:罗敬宇  语音阅读:

近年来,天水市麦积区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文化旅游 +”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2023年麦积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连续 6 年入选“最美县域榜单”。

强化政府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凝聚工作合力。制定出台《麦积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麦积区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资源、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文旅产业发展集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综合实力强、知名度高、品牌优势突出的企业和社会资本方,合力推进“麦积梦谷”国际艺术村等一大批特色文旅项目落地实施,形成“多元化投资、多元化开发、多元化建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良好态势。

强化融合发展,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充分发挥各镇村自然、生态、文化、民俗、农业、产业、种植等资源优势,按照“一轴贯穿、两山引领、四区联建”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124”总体布局,坚持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导,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基础配套、品牌建设等,加快推进“文化+”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思路,持续提升麦积红崖“景区依托型”、麦积街亭“康体养生型”等重点镇村产业发展后劲。多业态联动、多要素聚合、多层次推进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建成国家级甘泉特色小镇1 个,麦积街亭、新阳胡大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个,打造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优势产业发展聚集区,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强化公共服务,助推乡村文化繁荣。持续健全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规范制度建设,加强人员管理,加快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以文化科技三下乡、戏曲进乡村、文化四进等为载体,每年开展秦腔业余大赛、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惠民活动 200 多场次,成功创排大型秦腔剧目《玉兰仙子》、秦腔现代剧《村上春秋》并荣获戏剧红梅奖大赛“剧目奖”和敦煌文艺奖。持续推进文化创意、音乐艺术、美术书法、农业科技等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让乡村非遗、乡村文化遗产活起来,打响非遗文化品牌,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项目建设,助推乡村产业升级。重点围绕伏羲文化、石窟文化、非遗文化等文化资源,坚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专项资金,启动实施世行贷款天水雕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卦台山遗址保护修缮工程等基础提升建设工程,成功引进“麦积梦谷”国际艺术村、麦积山大峡谷漂流等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旗舰项目落地实施。建成东山文旅田园综合体、麦积康养城、麦积山人参生态园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投入运营,有力助推乡村特色餐饮、精品民宿、康体健身及非遗手工艺生产展示销售等,培育发展乡村旅游龙头企业 3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 13 家、非遗工坊 6 家、家庭农场 53家,助推乡村产业升级发展。

强化品牌宣传,助推群众致富增收。充分利用新媒体短视频,借助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麦积乡村文旅产品、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加快打造农耕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特色乡村文旅品牌。持续开展“三下乡”、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依托伏羲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精心策划举办农民丰收节、郁金香展等乡村文化旅游主题宣传推介活动,不断丰富文化展览、艺术交流等乡村文旅产品供给。包装提升陶艺、雕漆等非遗文化产品,苹果、樱桃、核桃、等特色农产品,推出 10 多个系列 500 余种产品,提升乡村文化产品附加值,有效拓展群众致富增收途径,切实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本报记者 罗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