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文化公园总第418期 >2023-12-28编印

国家文化公园在山东实现全域融合发展
刊发日期:2023-12-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从强化顶层设计,到保护文化遗产本体,再到推动研究阐释、文旅融合,山东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正在走出一条全域融合发展之路。过去几年,山东挖掘梳理齐长城、黄河、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重视省市县联动,以科学规划护航项目实施,以大格局理念推动国家文化公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刻影响相关区域的文化旅游业态发展。

织牢遗产保护立体网络

齐长城在潍坊市临朐县境内有主、复两条线路,共计64.89公里,占齐长城总长的1/10;保存墙体长度37.73公里,约占齐长城现存墙体总长的1/9,经过156座山头、40余个村庄。

近年来,临朐县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文化“两创”新标杆、文旅融合新名片来打造,以齐长城保护为主线,因地制宜、因段制宜,深入挖掘长城文化、景观和精神价值,突出活化传承、合理利用,打造独具齐风鲁韵的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

当地将文物“四有”工作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在省内率先启动齐长城保护公益岗招聘,探索建立全覆盖、网格化文物巡管员队伍,目前已招聘130多名文物巡管员,实现齐长城沿线所有文物有人盯、有人管和常态巡。

在强化“人防”的同时,临朐县深挖物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文物保护新方案和新技术应用,利用24小时不间断的安防监控系统对文物巡管员进行辅助考核。此外,综合运用制度机制、资金投入等手段,夯实文物安全“物防”保障,探索形成“人防+技防+物防”齐长城文物安全巡管“临朐模式”。

在全省层面,为保护好齐长城,山东有序开展城子崖遗址、焦家遗址、稷下学宫遗址等一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加快推进滨州黄河文化保护利用、南运河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利用等项目。

强化文化要素解读阐发

临清市是大运河沿线重要城市。过去几年,临清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专班+公司”运行模式,有力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物保护、文化传承、资源利用等工作。

为强化对运河文化遗产挖掘阐释,临清市加强文化展示和设施建设,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完善提升钞关主事官房、钞关甬道、鳌头矶的展示设施和内容,植入山东手造、临清非遗、京剧体验、木偶剧场、运河书局等10余项展示体验项目,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同时,当地实施临清运河钞关、舍利塔的布展和业态丰富、环境整治等工程,建成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推进钞关、鳌头矶等文物景点智慧化、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品质。依托丰富的大运河文化,委托专业团队完成实地调研和文旅品牌策划,面向全国开展旅游宣传口号征集,确定发布“猫在临清·运味十足”的宣传口号和城市IP形象“临清狮猫”。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山东在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阐释方面取得新成果,比如设立国家文化公园研究专题,推出《时代的脉动与文明的记忆》《齐长城志》《黄河文化通览》等一批研究成果;深入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聚焦长城、大运河、黄河主题,创作推出人文纪录片《齐长城》、中国画《齐人筑长城》、大型舞台剧《红石崮》等。

打造融合发展新样板

齐河县位于德州市最南端,与省会济南紧密相连,也是德州唯一的沿黄县,拥有63.4公里的黄河生态廊道、万亩林海、黄河湿地等生态资源。近年来,当地以黄河国际生态城为核心,以沿黄5个乡镇为重点,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运营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谋划实施重大文旅项目20余个,总投资近千亿元。

为在新兴业态上求突破,齐河县在“文旅+研学”方面,依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整合打造19处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策划10条自驾游精品线路。在“文旅+体育”方面,成功举办2023生态齐河·黄河湿地马拉松、山东省自行车黄河挑战赛、中国攀岩联赛等活动。在“文旅+露营”方面,打造了中国驿、安德湖露营地、黄河第一驿站等一批房车帐篷露营地,黄河国际生态露营基地已经开工建设。

齐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毅介绍,齐河县还以民俗文化为媒,加快整合黄河号子、打夯小调、绣球灯舞、一勾勾等30余种地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民俗文化资源,推出《河清海晏·礼乐齐河》《伴河而生》《美丽齐河我的家》等情景表演。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山东将继续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不断提升沿线旅游景区、特色民宿、休闲乡村品质。加快推进全省国家文化公园沿线的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资金、用地、政策等要素保障,提升环境配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