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华夏视野总第418期 >2023-12-28编印

灾难无情 人间有爱——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采访报道侧记
刊发日期:2023-12-28 阅读次数: 作者:罗敬宇  语音阅读:

【编者按】

2023 年 12 月 18 日晚,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 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华夏文明导报》派出新媒体记者罗敬宇、贾磊第一时间赶赴灾区采访报道,在那里工作了 3 天,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视频,制作发布了很多的新媒体产品,并做了多场直播,全方位地体现了灾区受灾、救援、灾后安置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在灾难面前,人类总是那么渺小。

在灾难面前,人性总是那么伟大。

2023年12月18日23 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彼时还在兰州家中的我,被手机的地震预警和强烈的震感惊醒,第一时间就开始投入到工作当中,搜索地震相关消息并及时发布前方震情,同时向领导主动请缨,申请赶赴地震发生地积石山县采访报道。

12月19日中午,我和同事整理好装备和设备,带着沉甸甸的工作任务和领导的殷殷嘱托,一行2人踏上积石山县震区的采访报道之路。

我们前往的第一站是此次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大河家镇大河家村,从兰州出发到这里大概需要 3 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一路上,同向行驶的全都是人民子弟兵、救援队和物资运输的车辆,一队队打着双闪的车灯,是所有逆行者奔赴的标志。

下午3时,我们顺利抵达此次地震的重灾区——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然而,眼前的一片狼藉和废墟让我震惊了,第一次切身地感受到灾难就在自己面前。集中临时安置点设在大河家镇的一个广场上,我们到达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解放军战士、消防员、救援队、警察和志愿者们忙碌而又疲惫的身影。随即,我们也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我第一位采访到的是一名蓝天救援队的队员,来自宁夏青铜峡,地震发生后,他们救援队立即集结人员和物资,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震中灾区,他们最先到达此次地震的震中心所在——柳沟乡,立即开展了搜救和救援工作。他们都是经历过很多次这种灾难救援的“老兵”了,很快完成了救援队指定区域的搜救工作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大河家镇的临时安置点,我们也就是在这里相遇的。在我采访他的时候,他和他的队员们已经搭好了十几顶帐篷,并在帐篷内安装好了取暖的炉子,200 多名受灾群众已经住到了他们搭建的帐篷里了。他说,看着老乡们在帐篷里能烤上炉子不再受冻了,他们也就安心、放心了。

此次地震发生在冬天,积石山冬天的温度比较低,大河家临时安置点当天的高温在零下 5 度,低温在零下 17 度左右。白天,在太阳的映照下,还能感受到些许的温暖,可是太阳开始下山,天色逐渐变暗,这里的温度下降得很快,寒意侵入了整个安置点,灾区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看着让人心疼。在直播过程中,我一直在呼吁,震中灾区最急需的是取暖御寒物资,棉帐篷、棉衣、棉被、炉子和煤炭等。已经搭建好的帐篷里炉子已经点燃了,帐篷外,炉筒子冒着缕缕白烟,群众们暂时不会挨冻了。但是,棉帐篷这些物资缺口还是很大,每个帐篷里人数很多,解放军战士们把他们带的帐篷也全部搭建起来了,供群众们取暖和暂时的居住,后来到深夜我才知道,这些帐篷是解放军战士宿营的帐篷,已经全部搭在了广场上。深夜的温度低到刺骨,我们的人民子弟兵经过近24小时的工作,在他们的军车里疲惫地进入了梦乡。

当几千名受灾群众统一集中在安置点,吃饭成了这里最大的问题。集中帐篷区旁边,一团团热气腾起,临时搭建的爱心牛肉面摊前,受灾群众们自觉排队,有序地接过一碗碗热乎乎的牛肉面。据了解,这个牛肉面摊的老板,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关闭了自己的面馆,带上50袋面粉和1000斤牛肉,动员了 20 位拉面师傅,带上锅灶紧急赶赴震中灾区,只为能让灾区的群众们第一时间吃上一口热乎饭。除了在大河家镇的临时安置点,每个乡镇、每个村庄的安置点,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爱心牛肉面摊。这一锅锅热气腾腾的牛肉汤,老乡手里端着的一碗碗牛肉面,就是地震灾区最温暖的映照。拉面师傅的手冻得通红,自己却没时间吃上一碗,双手不停的在拉面。我问:“已经做了多少碗面了?”他手也不停头也不抬,挥舞着手臂只是说了一句:“几千碗了吧?我也不知道,只要有人还在排队,我就会一直的拉面,再多拉一些。”

什么味的饺子最好吃?有人情味的饺子最好吃。我在这里吃的第一顿饭是一盒热乎乎的饺子。兰州一家炒面馆的老板,也是第一时间赶到了这里,10 个小时煮了 100 多箱的饺子,暖心又暖胃。人间烟火气,最暖百姓心,矿泉水已经都结冰了,这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和牛肉面,在这个时候就是老乡们希望的火苗,温暖了灾区寒冷的冬天。

余震,是地震灾害发生后,所引发的低于主震的一系列小的地震。我在震中灾区度过2个夜晚,经历了2次余震,还都是发生在凌晨。大地震给受灾群众心里带来的恐慌还在,每次的余震都会加重他们心里的恐惧感。和我在兰州经历的地震震感不同,在这里经历的余震是上下晃动,而且手机的地震报警也基本和地震晃动是同时的。虽然余震的震级不是很高,但是处在震中心还是有强烈的震感,每次的余震还是惊醒了很多入眠的群众,甚至还会听到孩子们的啼哭声。这次地震对于这里的群众们来说,恐惧的创伤在心里将久久不能平复。

12月20日,我们从大河家镇向着震中心方向深入,前往甘河滩村和梅坡村。一路上,房屋墙体裂缝甚至倒塌的情况越来越多,我还看到地上有一条很长的裂缝。很难想象,地震发生的时候,这里的群众们经历着怎样的生死关头,绝大部分的房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有很多房子出现了墙面的倒塌和房顶的坍塌。现在所有的群众全部搬出了自己原本的家,都集中安置在各个村的安置点里,所有的房子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的安全评估。村与村之间的路不是很宽,好在基本没有受损。一路上,我们看到各方运送物资的大货车,都能及时送达到每个村上,安置点的帐篷和物资都可以暂时满足那里的群众基础的生活保障。

在大河家采访的最后一场直播,是和大河家村的一名叫海琳的高三学生一起。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她刚刚做完功课睡着不久,就被妈妈呼喊着叫醒往外跑。因为地震,家里的门变形打不开,妈妈破锁带着她和弟弟跑到屋外,赶紧去敲左右两边的邻居的门。待大家都缓过神来,几家人开车前往比较空旷宽敞的大河家高速路口附近,度过了这惊魂的一夜。天开始蒙蒙亮的时候,又把车开回了家,取了些棉衣和生活用品,和村里乡亲们一起在田地里点火取暖。这个时候消防和救援人员已经到了这里开展救援工作,路过他们身边的时候,还在询问他们的情况,并把随身携带的口粮分给了他们。

当广场上开始搭建临时安置点的时候,村民们开始有序地前往安置点分发帐篷,同时也吃到了震后第一口热乎饭,海琳全家才算心安了下来。她说,这两天有解放军给他们搭帐篷、架炉子,还有好多的好心人给她们送来各种物资,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她相信将很快渡过这次难关。

作为一名即将高考的学生,她说现在每天学习都很紧张,她所就读的大河家镇中学的教学楼也严重受损,短时间内无法回到教室里上课了,学校的老师们已经通知她们在网上学习。她说,经历这次地震,自己更要好好学习,来报答所有来这里帮助他们的人,也要更好地回报家乡、重建家乡。看着小海琳眼里泛着的泪光,我们相信灾难很快就会过去,更美好的新生活即将到来。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人超强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一家亲,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一个个勇挑重担、逆向而行的救援人员,一辆辆满载物资、满载爱心的援助车辆,凝聚成所有人共同的一股力量、一种信念,积石山一定会恢复昔日的美丽。

加油,积石山!(本报记者 罗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