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文脉陇原总第467期 >2025-01-02编印

冬雪之美
刊发日期:2025-01-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冬日里最妙的风景,莫过于下雪。雪,凝天地之灵气,纯净无瑕,冰清玉洁,能净化世间万物,洗涤灵魂。深夜里,晨早间,它悄无声息地,一朵一朵盛开在窗边、屋顶,被灯火照出碎金子般的光亮,美得沉静,美得通透。

听雪、赏雪、吟雪……古往今来,流传着无数雪中的佳话,文人墨客的笔下,又怎能少了雪这冬天的精灵?

踏雪寻梅

宋代诗人卢梅坡在《雪梅》中写道:“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隆冬时节,百花丛中,唯有梅花凌寒独放,傲雪凌霜。天地和白雪已是一幅天然的黑白水墨画,皑皑白雪中点缀着些许红色的梅花,映衬出它的热烈与芬芳,更为这纯白的天地增添了生命感,画面美不胜收。“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清冷中飘来的暗香吸引着人们踏雪寻梅,寻找那一份属于内心的纯净和来自精神世界的滋养。

相传,唐开元年间,孟浩然远离官场、寄情山水,在自然万物中寻找作诗的灵感。他欣赏梅花香清寒艳、淡雅圣洁的品质,常常冒着漫天飞雪,在苏岭山上骑着驴子找寻梅花的踪影,他说:“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孟浩然的好友王摩诘专门画了一幅踏雪寻梅图,赞赏孟浩然“不畏风雪为寒香”的精神。此后,人们便用踏雪寻梅来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的雅趣。至今,鹿门山下的乡间还流传着:“雪里寻香乘驴来,踏冰冒雪几徘徊。问起山中梅千株,先生漫笑号狂客。”“忆昔孟老号狂客,寻梅不顾瘦驴疲。雪花梅花共徜徉,情高独得咏梅句。”马致远也曾著录有《踏雪寻梅》杂剧,题目作“春献赋攀蟾宫桂,冻吟诗踏雪寻梅”。

煮雪烹茶

古人烹茶,天水为上,地水次之,天水即雨、雪、露,《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的“体己茶”,是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收的梅花上的雪煮成的茶。“飞雪有声,惟落花间为雅;清茶有味,惟以雪烹为醇”,雪入壶中,在炉火间温煮,清茶的茗香中略带雪化后的清甜,清甜中又夹杂着淡淡的花香,此时茶不似茶,雪也不是雪,而是天地孕育的日月精华、碧玉琼浆,温润醇厚,浑然天成。“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即时烹”,曹雪芹对煮雪烹茶情有独钟,此处又别出心裁地创造了“梅花雪”,也只有妙玉才有如此大雅之举,借天地间最美的红梅白雪赋予茶独特的韵味,着实妙哉。

唐代诗人喻凫曾留下“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的佳句,雪冰清玉洁,象征着文人洁身自好的品质,茶清新淡雅,暗含了谦谦君子之风。茶境之妙,贵在于淡出于水而又入水,明人高濂在《扫雪烹茶玩画》一文里这样说:“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为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尘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雪是至寒之物,却能破寒,品一品雪水煮的茶,仿佛能蜕去一身浊气,净化灵魂。听雪声,品茶味,超凡脱俗,淡然出世,围炉煮雪品茗香,也是参禅悟道的途径。

(邵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