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文苑漫笔总第463期 >2024-12-05编印

秋叶况味
刊发日期:2024-12-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连续数日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秋日落叶之美,朋友们欣赏的同时也调侃我“每天为两张树叶忙碌着”。

的确,秋天,离不开金黄的银杏叶,也摆脱不了红润的枫叶。

几乎每天,我都会在家门口的胡同溜达,每一次溜达都会满载而归,都会把那“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的秋色欣赏个够。

秋天令人陶醉。大街小巷,百姓人家,胡同深处,犄角旮旯,树影婆娑,彩叶如画。秋色无处不在,彩叶无处不艳,层林尽染,秋色灿烂。我的书房有个雅致的名称——“听雪轩”,每天上午,我会泡上一壶茶汤清亮的黑茶,在这里观望窗外银杏树叶的变化。

初秋,银杏叶由翠绿变得外黄内绿。绿叶勾勒了黄边,更像笔墨落在宣纸上的印痕,这就如同我最近练习的草体“君”字,书写完“君”字后,须在砚台中倒上一点水,然后用毛笔蘸上清水,手握毛笔高悬在写好的“君”字左撇上方,笔端淡墨正好滴在撇上,此时迅速用手纸压在墨落处,尔后一个墨影圆圈形成了,像一个糖葫芦穿在了木棍上。

仲秋,坐在窗前,呷上一口茶,聆听秋风吹拂,观看树叶飘零,静闻树叶飘落的簌簌声响;细细观察,每片树叶随风飞舞并不是一个方向,落地也不是一个姿态,或爬或仰,或侧或斜,或卷或展,或卧或立,或阴或阳,可谓千奇百态。突然想起最近临摹祝允明的草书唐诗绝句,有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依据书法老师的高见,出色的书法和字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力的,而这鲜活的生命力,除了来自书写者本人的修养和当时的状态,也需要吸纳大自然的能量。好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留在纸面上能够直观的笔意,书法家在笔画衔接时,握笔会在“空中盘缠,空中变幻,空中取势,空中借力”,这就像落叶空中飞舞一样变幻无穷,鉴于空中的飞舞轨迹不一,每片树叶落地的姿态也不尽相同;而毛笔在空中的漫舞轨迹也会对纸上的墨迹产生非同寻常的影响,所谓“意长墨短”或“意短墨长”就是此意,惟有空中运笔到位,才能做到“纸上有卷”,惟有八面出锋或八面入锋,方能有纸上墨迹的变化无常。

银杏金叶灿烂,枫树叶片红润。尤其到了晚秋,枫树变得绯红满身,绚丽至极,特别耀眼。让我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枫叶迎风顶霜,越染越红,特别是在阳光下,枫叶的通红更像是一颗颗滚烫的红心,感染力特别强。通红的枫叶仿佛是书法中的浓墨重彩,透纸有痕。银杏树的挺拔也是书法字体可以借鉴的硬朗架构风格,而树叶飘零的空中姿态更是给书写者以灵动启发。受银杏、红枫树叶飘零的启发,我准备挑选一幅书法作品参加“墨缘杯”书法展示活动。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无比欣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回味的季节。郁达夫说,他愿意把生命的三分之一折算成北京的秋天。由此看来,秋天又是短暂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需要用心去沉浸体会的。

“年年岁岁叶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静下心细想,这些日子“为两张树叶忙碌”还是很值得的。这一个秋天,我是收获满满的,也是心满意足的。(林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