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文化公园总第436期 >2024-05-16编印

李凤存:被彭德怀称赞的合格筹粮官
刊发日期:2024-05-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4月26 日正午时分,记者驱车来到环县八珠乡,走访参观了八珠革命纪念馆。八珠革命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为中国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环县八珠乡八珠塬进步农民李风存而新建的。走进纪念馆大门,苍松翠柏,鸟啼花开,庄严肃穆,现已建设成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前来缅怀先辈和接受党史教育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

“太爷爷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一直教育儿孙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放弃信念,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李风存的曾孙李鸿章向记者谈起自己的太爷爷,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887年,李风存出生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八珠塬东庄,幼年生活困顿颠沛于董志塬。青年时回原籍八珠务农,吃苦耐劳,精耕细作,中年时家境逐渐殷实。他性情耿直,乐于助人,在本地很有威望。

1931年 11 月谢子长、刘志丹等带领陕甘边游击队进入环县八珠塬一带,李风存就邀请游击队领导到自家吃住,1934年冬,在刘志丹的介绍下,李凤存认识了时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的习仲勋,两人倾心交读,相见恨晚,从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自此以后,习仲勋把李风存家作为秘密联络点,把李风存作为可靠的革命同志,多次来到李家,开展革命活动,李风存也深受习仲勋的教育和指导,全身心投入革命。

后来,李风存多次想方设法为游击队提供吃住条件,并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使游击队在环县八珠一带播下了红色的革命火种。

1936年5月,西征红军进入环县,在习仲勋的推荐下,指挥部设在李凤存家,彭德怀在这里布置指挥了曲子战斗,李风存被彭德怀称赞为合格的筹粮官。1936年6月,经习仲勋等人介绍,李风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环县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7月,由于土匪的骚扰,为保证安全,陕甘宁省委政府和环县县委机关临时搬到了李风存家,李风存和两个儿子担任站岗放哨和传递情报的工作,保存了革命实力。在抗日战争时期,李风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宣传和带动民众开荒种粮,从事农业生产,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陕甘宁边区的革命事业,为打破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4年12月,李风存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和“甲等劳动英雄”。他的事迹也被记录在了各种文献资料中,成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窗口。

“李风存是我们这里非常受人尊敬的人物,他的一生都缺给了革命事业。虽然他自己是个普通的农民,但他做的事情一点都不平凡。家里的三孔窑洞曾是原中共高层领导人的秘密办公联络点,像彭德怀、李富春、邓小平、肖劲光、刘志丹、习仲勋等都先后在他家里宿营并召开重要会议,甚至还有共产国际的代表张浩。儿子李万义还曾经因为传递重要情报挽救了很多重要领导人,为中国革命留下了"火种”。老先生自己也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他带领大家开荒种粮,向边区政府无偿捐粮做军鞋,支持陕甘宁边区,对抗日战争做出了很大贡献。"纪念馆讲解员向记者深情道来。

记者在村里走访,一位老村民该到李风存激动地说:“李老先生对我们影响可大了!国共内战最激烈时期,他被国民党抓去拷问,受了不少苦,但他从来没有泄露过党的秘密。他真的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我们都非常敬佩他。他总是教育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要为人民服务。他虽然严厉,但是对我们都非常和蔼。他的家就像是我们的避风港无论谁有困难,他都会帮忙。他的生活很朴素,但心胸开阔,总是乐于助人。

李风存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生命虽已结束,但他的精神永存。让我们记住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因为他代表的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些默默无闻、英勇无畏的普通人们。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上,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本报见习记者 王继祥)